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
黄帝问道与修身体道

2011-7-4 07:24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008| 评论: 0|原作者: admin

摘要: 黄帝问道的故事出自《庄子》,应该是反映了庄子的学术思想。广成子的『至道』也应是庄子的『至道』,而问道的主角却是黄老学派的牵头人物。这两个学派在学术上是同源不同流。   何为道,最早论道者当属老子。老子 ...
黄帝问道的故事出自《庄子》,应该是反映了庄子的学术思想。广成子的『至道』也应是庄子的『至道』,而问道的主角却是黄老学派的牵头人物。这两个学派在学术上是同源不同流。   何为道,最早论道者当属老子。老子是一位早于孔子、庄子的『古之博大真人』(庄子语),他的思想集中在《老子》(或曰《道德经》)。这是一部集『治国』与『治身』为一体的智慧宝鉴,内容十分丰富。这里单就与本文有关的内容作个简单的概括。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『道』为核心的自然主义本体论。在治国方面主张『无为而治』,最终达到『无为而无不为』的天下大治。在人生之道方面,他主张修身存己,从而达到『修身体道』,实现治国与治身的统一。在黄帝问道的故事里『修身体道』应是解开问道之谜的金钥匙。
  老子之后,道家实际划分为两派。一派是以庄子、列子、杨子为代表的『庄列学派』。这一派发展了老子『修身养生』的思想,但对于政治是比较淡漠的;另一派是黄老学派,有专家认为,黄老学派是典型的政治学术,其特点是『其为术也,因阴阳之大顺,采儒墨之善,摄名法之要』(司马迁语)。就是说以黄老为本,融会它家。其二是,『道家无为,又曰无不为,其实易行,其辞难知。其术以虚无为本,以因循而用。无成执、无常形,故能究万物之情。不为物先,不为物后,故能为万物主。有法无法,因时为业;有度无度,因物与合。故曰:「圣人不朽,时变是守。虚者道之常也,因者君之纲」也。群臣并至,使各自明也。』司马迁的这段话,就是对黄老『君人南面之术』的精彩概括,也正是以『道德』与『自然无为』为形上之术,以『刑名法术』为形下之用的政治哲学。在这点上,应该说与老子『无为而治』的思想是有差异的。但恰恰这一点,也就是我们理解黄帝问道故事的又一把钥匙。
  黄帝问道是经历了四个阶段,一是问道、二是悟道、三是授道、四是得道(了道)。这四个方面反映了道家两个学派在学术方面、思想方面、对社会态度方面复杂的关系。
  黄帝问道一开始问的是治国『至道』,这与黄帝的身份,与其所关心的大事是一致的。但是受到了广成子的批评。广成子说『而治天下,云不待族而雨,木不待黄而落,奚足以语至道哉』。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:你治理国家连云聚起来就要下雨,树叶黄了纔会下落的道理也不懂,还有什么资格谈论『至道』呢?这些话也够尖刻了。黄帝居然没有生气,而『筑特室,席白茅闲居三月』,『从下风膝行而前再拜』,请问『至道』。在这里看到的是高高在上,目空一切的广成子和十分虔诚求道的黄帝。从故事表面现象来说,黄帝求道心诚心切。如果从两个学派的思想方面理解,其实是学术思想的较量,是为庄列学派立传。
  第二环节是『悟道』。黄帝受到广成子的批评后,当然要找原因了,苦思冥想三月后终于想明白,悟出了对『修身体道』的妙用。于是改问『治国之道』为问『治身之道』,果然十分奏效,广成子马上授道。而且称赞,他问到了『至道之精』。这里比较充分地彰示了庄子(广成子)『修身养生』的『至道之精』的正宗地位,这些也是需要读者『悟』的。
  第三环节是『授道』,广成子给黄帝传授的『至道』,大家一致认为是治身之道。但广成子又说『得吾道者上为皇,失吾道者下为土』。『皇』是大的意思,就是说得吾道可以成为『大人』。这会不会是一种『暗示』。黄帝从中又会『悟』出什么『至道之精』呢?
  第四环节是『得道』(了道)。故事本身没有说黄帝悟出什么,只是说黄帝『得道』后在位百年,天下大治,然后成仙升天。《崆峒志》有一段这样的话,黄帝『得闻至道、因作阴符。龙虎诸经以寓至道』。《龙虎经》作者不详,是炼丹之术,就算做修身之术。《阴符经》传说是黄帝所著,是道家修炼之术。有史料记载,此《经》曾有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张良、诸葛亮、李荃六大家作注。这些作注的人都是乱世的治国能臣或世之奇人。可见此『经』充满治国之道,这与庄列学派的主张是有明显区别,将『至道』不仅运用到了『治身』,更是运用到了『治国』。
1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福建黄氏太极拳学术研究会 ( 闽ICP备11005867号|闽公网安备35011102350557号 )

GMT+8, 2024-4-20 21:19 , Processed in 0.204417 second(s), 3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